延安匕圃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讀者傳媒

股票代碼:603999

國務院批復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中的文化產業

2017-01-24 12:08 來源: 發展規劃部作者: 張晶(轉載)

摘要: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穼Α笆濉睍r期西部大開發進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確提出九大重點任務及重大工程。在不斷釋放區域發展政策紅利的同時,文化產業也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未來以大數據、大健康、大旅游、大物流為代表的新產業和新業態將蓬勃發展。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穼?ldquo;十三五”時期西部大開發進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確提出九大重點任務及重大工程。在不斷釋放區域發展政策紅利的同時,文化產業也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未來以大數據、大健康、大旅游、大物流為代表的新產業和新業態將蓬勃發展。以下為《規劃》內容部分提煉:

第一章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西部地區進入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必須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刻認識、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充分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不斷邁向深入,努力開創西部發展新局面。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動力轉換。將創新作為推進西部大開發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積極推進各領域創新,加大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大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拓展新空間,增強西部地區發展新動能。

——堅持協調協同,促進有序開發。優化空間格局,培育新的增長極和增長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合理配置,健全城鄉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協調協同中拓展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建設中增強發展后勁。

——堅持綠色永續,建設美麗西部。有序有度利用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能源資源,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努力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天藍、山青、水碧的秀美西部,促進國家永續發展。

——堅持開放引領,促進互利共贏。牢固樹立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統籌銜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積極創新開放模式,促進沿邊內陸開放與沿海開放優勢互補,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堅持民生為本,實現成果共享。始終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西部大開發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西部各族人民群眾在共享發展中更有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穩步前進。

第二章 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第二節建設重點創新實驗區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具備條件的地區著力推進創新試驗,發揮創新集聚和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西部地區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穩步推進四川、西安等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重慶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創新示范高地。支持蘭州等高教與科研資源相對密集地區完善創新體系和創新制度環境,推動產學研緊密融合。研究在西部選取若干具備條件的區域打造一批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新路徑新模式,促進國防經濟和地方經濟深度融合。深入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攀(枝花)西(昌)、包頭、崇左等稀土(釩鈦)綜合利用創新示范區建設。研究選擇典型資源富集地區創建資源型城市轉型創新試驗區。支持甘肅蘭(州)白(銀)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深化與上海張江等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區的合作。推動楊凌、璧山、宜賓、南充、石河子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兩江新區、貴安新區、中衛、呼和浩特、延安等開展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等建設試點。探索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若干承接區域科技轉移示范園區。

第三節培育綠色發展引領區

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依據各地主體功能定位,合理確定空間開發強度,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國土綜合整治,促進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把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等建設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發展引領區。

優化創新資源富集區資源開發和利用模式,加強經濟增長極等重點開發區域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快甘肅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西部地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探索建設三江源、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等國家公園。探索打造三江源、祁連山等一批生態補償示范區。支持赤水河流域、三峽庫區發展生態經濟,支持重慶、四川南充在嘉陵江流域綜合保護開發中先行先試。支持西安浐灞生態區探索開發區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第四節打造內陸和沿邊開放試驗區

深入推進內陸地區開發開放。著力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支撐和成都、西安、昆明、南寧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支持建設寧夏、貴州等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加快重慶兩江、甘肅蘭州、陜西西咸、貴州貴安、四川天府、云南滇中等國家級新區發展,在符合條件的地區新培育若干國家級新區、臨空(港)經濟區,優化布局一批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蘭州國際港務區、烏魯木齊港務區、重慶國際物流港、成都國際鐵路港、畢節國際內陸港等功能區發展。有序推進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推動中國—新加坡(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建設。

第五節支持全面小康攻堅區發展

第四章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采取有力措施扶持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生存環境較差、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滯后的困難地區加快發展,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完善支持政策,加快陜甘寧、左右江、川陜等革命老區建設。統籌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促進產業衰退地區振興發展,全面開展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支持資源枯竭城市、獨立工礦區、采煤沉陷區等區域轉型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快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確保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比重繼續增加,支持人口較少民族整村整族脫貧,傳承發展民族傳統文化,提升各族人民福祉。積極推動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等地區加快發展。未列入西部大開發范圍的民族自治縣,由其所在的省級人民政府在職權范圍內比照西部大開發的有關政策予以扶持。

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履行政府職責,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力爭到2020年西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第一節提升國民教育質量

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質量,推動西部地區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加強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建設,積極引導和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科學推進城鄉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完善體育運動、藝術活動、信息化設施。統籌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新建、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發展以就業為導向、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統籌做好城鄉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繼續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省級免費師范生定向培養計劃等工程。加強東部高校對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鼓勵和支持西部地區有條件的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繼續提高重點高校西部招生比例。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向西部高校傾斜。加快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發展,支持民族院校建設。

第二節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堅持就業優先,在西部地區地(市)級以上城市建立一批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為農民工提供管理服務、權益維護、文化教育、黨團活動等基本服務。進一步完善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合理調整西部地區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健全失業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失業保險金等待遇發放標準,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加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到2020年力爭將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

第四節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

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施不達標設施提檔升級,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統籌設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加強文物維修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石窟壁畫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和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強對西部地區基層文化隊伍的培養和扶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加強農村電視維修服務網點建設,加快推進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增強少數民族語言節目制作、譯制和傳播能力。到2020年實現高質量廣播電視戶戶通。繼續實施少數民族新聞出版“東風工程”。構建和完善西部地區覆蓋面廣、普惠性強的公共體育服務設施。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現代體育事業。

第五節創新社會治理機制

加強和創新西部地區城鄉社會治理機制建設,完善鄉鎮(街道)社會治理結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社區自治機制。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加快推廣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等市場化辦法,滿足城鄉群眾差異化服務需求。推進西部地區社區服務體系和設施建設,穩步擴大覆蓋面。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建設。落實消防等安全保障措施,加強城鎮公共消防設施建設。

第五章 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一節實施產業扶持脫貧

把精準扶貧和貧困地區開發結合起來,立足當地優勢資源,精準選擇產業、對接項目,實現就地脫貧。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及農產品加工。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綠色農產品基地,生產高附加值安 全農產品。加強貧困村交通道路和寬帶信息網絡建設,暢通農村流通渠道。支持各地結合實際 探索開展資產收益扶貧。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引導科技人員作為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一線,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 體,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開展技術培訓,加快先進適用技術 成果在貧困地區的轉化,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有效帶動 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穩步推進水電開發,探索開展水電扶貧試點。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對貧困鄉村旅游業發展給予重點支持,以精品景區輻射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第四節推進教育支持脫貧

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國家教育經費繼續向西部貧困地區傾斜。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率。完善貧困家庭子女就學資助政策,繼續實施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國家資助政策。率先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探索完善職業教育扶貧機制,推進職教集團對口扶貧模式。繼續實施重點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建立政府、社會、學校、社區(村)、家庭共同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體系。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開展雙語教育。

第七節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的引領示范作用。以閩寧協作模式為樣板,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與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的精準對接機制,確保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精確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立和完善勞務協作對接機制。支持東西部學校、醫院建立對口幫扶關系。明確定點扶貧目標任務,完善定點扶貧牽頭聯系機制,督促指導中央單位做好定點扶貧工作。強化國有企業幫扶責任,深入推進中央企業“百縣萬村”活動、同舟工程。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組織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支持部隊發揮優勢,積極參與貧困地區軟硬件建設。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幫扶,進一步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扶貧作用。加強國際減貧交流合作。

第六章 促進創新驅動發展

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健全支撐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營造有利于全面創新的社會氛圍,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和發展,實現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第一節拓展創新領域

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等戰略方向和前沿領域,深入推進事關全局的共性關鍵技術和關鍵工藝、關鍵材料、重大裝備、基礎軟件等攻關。結合西部地區特點,加快發展以技術、品牌、質量為核心的新產品、新產業和新市場,引導優勢產業逐步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通過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依托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重要載體,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能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形成若干高水平、有特色優勢的產業集聚區。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統籌國內外創新資源,建設面向沿線國家的科技創新基地,加強國際創新合作。

第二節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鼓勵和引導大型企業發揮創新骨干作用,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應用。鼓勵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到西部地區建立研發分支機構。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改革科研評價和獎勵制度,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推動各類創新主體打破壁壘開展深度合作,促進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加快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鼓勵企業整合創新資源,主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聯盟承擔產業共性技術研發重大項目。

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大力提高群眾科學素養。重視職業技能的創新要素作用,探索創新型技能人才參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的激勵機制。繼續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和科技人才到西部地區開展工作。選派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優秀干部到中央單位和東部發達省市掛職鍛煉。通過東西部聯動等機制增加西部科技創新力量,深入實施東部城市對口支援西部人才開發工程。

第三節搭建創新平臺體系

加強西部地區創新平臺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若干技術轉移中心。加強區域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共用。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單獨或聯合設立孵化平臺。發展一批專業化、網絡化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有效促進知識產權運用。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農業高科技示范區等各類集聚區錯位發展,提升入園企業品質,培育核心產業鏈,構建網絡化創新體系。建設成都中韓創新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國際合作平臺。構建軍民融合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建設一批軍民融合創新孵化中心。

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開展跨地區創新合作,促進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協同發展。支持“一帶一路”境外產業集聚區項目建設,促進優勢產能和裝備、技術、標準“走出去”。

第四節構建創新體制機制

發揮市場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強化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快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匯聚融合,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選擇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點。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準入管理,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管理制度。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改革,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勵和引導東西部地區創新合作,通過開展科技園區共建、創新資源共享和人員交流培訓,推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和團隊開展對接合作,互聯互通創新要素、聯合組織科技攻關。依托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機制和科技伙伴計劃,深入推進實施科技外交官技術轉移服務行動、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進一步提高西部地區參與國際創新合作程度。

第五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持續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培育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促進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和資本有效對接。加快建設一批雙創示范基地,積極推動雙創支撐平臺建設,完善雙創政策環境。加快實施“互聯網+”行動,推動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相互促進。實施科技創業者行動,重點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醫師基層服務創業、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創業等專項行動,壯大科技創業者隊伍。加快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孵化+創投”等新型孵化體系構建。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創業論壇、創業沙龍等活動,為創業者與投資機構提供對接平臺。充分發揮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地方政府、民間資本共同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推動地方政府探索開展創業券服務,為創業者提供社會培訓、管理咨詢、檢驗檢測、軟件開發、研發設計等服務。

第七章 堅持開放引領發展

促進西部大開發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緊密銜接、相互支撐,加快內陸沿邊開放步伐,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第一節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支持“一帶一路”重點旅游城市間增開國際航線,拓展國內段業務。完善多層次對外交流合作平臺體系,夯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心相通、共同發展的民意基礎。

第二節全面提升內陸開放水平

大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探索建立更加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體制,擴大西部內陸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對外開放,增加利用外資規模,提升引進外資質量,有序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支持成都市和兩江新區、貴安新區、西咸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第三節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

在沿邊重點地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深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監管服務改革,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及其產品進出口。積極推進云南、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在符合條件的沿邊地區復制推廣有益經驗。支持邊境旅游試驗區和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研究制定邊境地區自駕車出入境管理辦法。

第五節培育多層次開放合作機制

充分發揮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地方交往等多種交流形式作用,完善西部地區對外交流合作體系。充分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重慶)國際投資暨全球采購會、中蒙博覽會、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等現有國家級論壇和展會作用,優化現有論壇展會結構,形成各具特色的論壇和展會品牌。支持甘肅辦好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廣西辦好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發展論壇,在“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合作領域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專業論壇展會。務實推進論壇實體化進程,支持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中國—阿曼(杜庫姆)產業園、中國—沙特吉贊產業集聚區等建設。支持開展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對外文化品牌活動,擴大精品節目品牌影響力,推動西部地區特色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提升西部民族地區展會層次和水平。支持西部地區智庫探索開展智庫聯盟合作。推動拓展國際友好城市網絡,加快構建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

第九章 培育現代產業體系

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水平,塑造西部地區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資源優勢突出、創新能力較強、產業鏈條齊備、生態承載合理的現代產業發展體系。

第一節增強產業發展的要素支撐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多層次、寬領域、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例。著力發展普惠金融,加強對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繼續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向西部地區優勢產業聚集。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實際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

第二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促進產業互動協作,推動實施“互聯網+”協同制造行動,實施西部地區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在西部有條件的老工業基地設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示范園區。

第三節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發展

培育符合西部地區實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主導產業。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大數據產業,開展云計算應用示范。支持四川、重慶、陜西、貴州、廣西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研究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中外創新產業合作平臺。深化區域合作,促進區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鼓勵東部地區軟件和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園區與西部地區加強協同合作,支持發展多語種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第四節引導現代服務業有序發展

加快發展家政、養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工程設計、數據挖掘、會計審計、管理咨詢、會展商貿、人力資源服務等專業服務業,鼓勵國內外知名科技服務機構在西部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開展業務合作。落實西部大開發文化產業稅收優惠政策,促進西部地區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出版發行、影視制作等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工程,大力發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創意、網絡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產業,規劃建設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加快旅游業改革發展,鼓勵多元資本進入旅游市場,優化旅游發展軟硬環境,推進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打造絲綢之路、長江沿線、大香格里拉、大年保玉則、青藏鐵路沿線等旅游帶,加快培育黃河文化、沙漠探險旅游帶,以及新疆、西藏、內蒙古、寧夏旅游目的地和武陵山、大巴山旅游區。加快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旅游港建設。

第十章 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

厚植農業發展基礎,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地域特色突出的農業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第一節完善農業基礎設施

加強農村公路、鄉村機耕道等設施建設,支持林區、墾區、特色農業基地、高產穩產飼草基地等區域作業道路建設,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

第二節優化特色農業結構布局

發揮西部地區光熱水土獨特資源優勢,科學定位農業地區、林區山區、草原牧區產業發展方向,優化特色農業結構布局,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拓展農業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

第十一章 推進新型城鎮化

堅持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因地制宜優化城鎮化布局與形態,加強對西部地區城鎮發展的分類指導,做好區劃調整工作,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強化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

第二節加快培育重點城市群

結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三大戰略實施,發展壯大成渝、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引導北部灣、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有序發展,打造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第三節推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健康發展

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小城市,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宜居水平。以縣城為重點發展小城鎮,加快人口有序集聚,帶動周邊農村發展,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和綜合承載能力。積極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和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依托相鄰重點城市、特色優勢資源、重要邊境口岸與對外貿易通道等,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城鎮。

資料來源:中經文化產業

責任編輯:萬鑫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64號